省林業(yè)衛(wèi)校戰(zhàn)“疫”|每一名志愿者都是一面旗幟 |
發(fā)布日期:2021-02-05 18:54:53 作者:牛芳芳 |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zhàn)袍。近日,面對當前新冠疫情嚴峻形勢,黑龍江省林業(yè)衛(wèi)生學校根據(jù)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派出由20名教職工組成的志愿者小分隊加入佳木斯市前進區(qū)防疫志愿者的隊伍,支援隔離賓館防疫、核酸檢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調(diào)、客運站落客點防疫檢查和疫情指揮部材料整理等工作,哪里需要他們?nèi)ツ睦,義無反顧勇敢逆行。 疫情就是命令,命令就是責任 2020年冬季,新冠疫情直逼東北三省,面臨春運高峰,疫情防控形勢極其嚴峻。當?shù)弥涯舅故蟹酪咭痪急需志愿者時,黑龍江省林業(yè)衛(wèi)生學校緊急召開會議,在全校范圍內(nèi)召集了20名責任心強、身體健康、有奉獻精神、掌握疫情防控知識的教職工, 20名志愿者經(jīng)過培訓在2021年1月16日全部上崗,投身到防疫志愿者的工作中。他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負責,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得到了前進區(qū)政府和學校領導的高度認可。 防疫工作無大小,前線、后方都是戰(zhàn)場 孔慶芳是林業(yè)衛(wèi)校辦公室主任、護理學科教師,也是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的隊長。她不僅要做好疫情指揮部的材料整理工作還要時刻關注其他19名教師的工作、生活、情緒等情況。當?shù)弥酪咭痪物資不足的情況后,她馬上與學校溝通,學校結合實際情況立即采購防疫物品,讓志愿者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工作,沒有后顧之憂;當?shù)弥綦x賓館有國外返佳人員,她比任何人都緊張,時刻關注隔離賓館防疫組每天在工作群中的匯報,叮囑她們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在工作之余,她會經(jīng)常打電話詢問她們的情況,就像一個擔心孩子出錯的大家長;由于疫情指揮部的材料整理工作比較復雜,有時候要一直電話溝通,所以孔慶芳和劉巧玲經(jīng)常都是工作到后半夜,當筆者要采訪她們的時候,她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不是前線,我們是后方,不要報道我們。疫情當前,貢獻不分大小,前線和后方皆是戰(zhàn)場。 一級接觸隔離人員,用愛與責任守護佳城 李秀茹今年52歲,是護理學科教研室主任,也是此次隔離賓館防疫工作組的組長,她帶領楊淑靜、張井凡、隋霄、劉浩工作在集中隔離點,當時入住人員包括國外、省外及省內(nèi)中、高風險隔離人員58人。她們負責進駐和離開人員的登記、隔離人員和工作人員的體溫測量、核酸檢測、血清檢測、所有人員三餐的訂購和發(fā)放、垃圾(200多斤)的分類搬運、隔離人員大數(shù)據(jù)的微機管理、與上級部門、社區(qū)、運送司機溝通,隨時解決各種突發(fā)事件。集中隔離點實施三區(qū)、二通道管理,進入隔離區(qū)工作前后要穿脫隔離服(包括連體衣褲、鞋套、護目鏡、手套等)。在隔離區(qū)工作要時刻接觸從省內(nèi)外、國內(nèi)外高風險區(qū)域來佳的隔離人員,楊淑靜在分配工作任務的時候,主動要求進入隔離區(qū)工作,她把個人的利益置之度外、甘于奉獻的精神,值得大家為她點贊。隔離賓館的工作讓她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一線抗疫人員日夜堅守崗位,不辭辛苦,默默奉獻的精神,讓她們增強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全力做好各項工作,筑起疫情防控堅固防線 “疫情防控,關系千家萬戶,如果您沒有極特殊情況請盡量不要外出,謝謝支持配合!”這是流調(diào)人員在接到電話時每天都要重復的話。張維君、竇歆和、徐德平、劉金鳳是本次學校派出到前進區(qū)防疫工作隊流調(diào)組成員,負責對密切接觸者流行病學調(diào)查并書寫流調(diào)報告、隔離病人的信息,整理報表,上傳至前進區(qū)防疫指揮部。他們深知防疫工作要極其認真,和密接者進行交流,必須本著對本人和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去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 汪永君、石秀麗、牛繼紅、胡偉佳是客運站落客點防疫檢查組成員,對在佳木斯客運站落客區(qū)的所有旅客進行測溫,并對重點旅客查看核酸報告,登記表格,向相關人員匯報請示是否同意放行。在這個過程中要對使用老年手機不能查驗行程碼的旅客,進行詳細登記。在登記過程中,個別旅客不配合,需要耐心與其溝通,講清楚防疫檢查的重要性,取得旅客的配合。53歲的汪永君為了參加這次防疫工作,犧牲了與丈夫和孩子團聚的機會,但她毫無怨言,她覺得這個假期過得很有意義,在自己的人生日記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難忘的經(jīng)歷。 王慶超、張健富、李國增、孫天龍、丁俊鵬組成了最年輕的核酸檢測志愿者小組,負責在核酸檢測點協(xié)助掃碼、測溫、維持秩序、協(xié)助消殺、為居民解答管控措施隔離情況、核酸預約等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樣的流程,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對抗寒冷,零下二十多度的氣溫,即使在屋里也感覺冷。但是我覺得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的日子真好!”王慶超說。孫天龍的居住地離工作地點較遠,每天克服路途遙遠,母親生病無人照顧等困難,“舍小家顧大家”出色地完成上級組織交給的任務。丁俊鵬是小組里年紀最小的,他說“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有溝通問題和情緒激動的居民,我們就要耐心講解和解答。干一行愛一行,參與其中才知道疫情防控的辛苦與重要性。”他們像星火一樣散播核酸檢測的第一線,不懼風險,甘于奉獻,用青春的背影筑起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零下二十幾度的室外工作,沒有人抱怨,更沒有人退縮。“疫情當前,作為培養(yǎng)醫(yī)護工作者的教師,我們應該為學生做榜樣,再苦再累我們都義不容辭。”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2月3日是24節(jié)氣中的立春,這就代表冬已去,春已至。北國的嚴寒,不能動搖防疫志愿者心中的炙熱和堅守。他們相信只要抗疫工作者不懈努力,定能戰(zhàn)勝疫情,迎來春暖花開,山河無恙!

前進區(qū)領導看望我校志愿者

學校領導看望我校志愿者

孔慶芳

劉巧玲

李秀茹

隋霄、劉浩、楊淑靜

張井凡

竇歆和

劉金鳳

徐德平

張維君

胡偉佳

牛繼紅

石秀麗

汪永君

丁俊鵬

李國增

孫天龍

王慶超
 張健富
|
|